您現在的位置: 蘇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>> 文章中心 >> 發現蘇州 >> 正文 |
旅游名勝 北寺塔 | ||||
|
||||
北寺塔位于人民路652號,占地1.3畝。北寺塔是報恩寺的俗稱,位于北塔公 園,是中國樓閣式佛塔,號稱"吳中第一古剎",始建于三國,相傳是孫權為報母 恩所建,因而得名抱恩寺塔。 北寺塔為九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,每層挑出平座、腰檐,底層對邊18.8米 ,副階周匝,基臺對邊34.3米,塔頂與剎約占1/5。塔高76米,重檐覆宇,朱欄縈 繞,金盤聳立,峻撥雄奇為吳中諸塔之冠,登塔遠眺,可俯瞰蘇州全景。 塔身結構由外壁、回廊、內壁和塔心室組成。每層各面外壁以磚砌八角形柱 分為三間,于當心間辟門。外壁、八角形回廊兩壁及塔心方室壁上,均有磚制柱 、額、斗拱隱出,自櫨斗挑出木制華拱與昂;乩绒D角處施木構橫枋和月梁聯結 兩壁,再以疊澀磚相對挑出,中央鋪樓板,墁地磚。廊內置木制梯級。第九層回 廊頂純用疊澀磚挑至中點會合。第八、九層塔心方室中央立剎桿,上端穿出塔頂 支承剎輪,下端以東西向大柁承托。 塔基分基臺與基座兩部分,均為八角形石雕須彌座式;_高1.34米,下枋 滿雕卷云紋。臺外散水海墁較現地面低0.73米,基座高1.42米,邊沿距底層塔壁 0.78米,束腰處每面雕金甲護法力士坐像三尊,轉角處雕卷草、如意紋飾。 據考證,塔的外壁與塔心磚造部分,以及石筑基座、基臺,基本上為宋代遺 構,木構部分則以后代重修居多。各層塔門過道上和塔心方室上的磚砌斗八藻井 等仿木構裝飾,結構復雜,手法華麗,第三層塔心門過道上的藻井尤為精致。塔 內磚砌梁額、斗拱、斗八藻井,頂層塔心剎桿,內檐五鋪作雙抄或單抄上昂斗拱 ,柱頭鋪作用圓櫨斗,補間用訛角斗,內轉角用凹斗,以及塔基須彌座石刻等, 都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貴實物。 塔的四周尚存部分明清時期重建的報恩寺殿堂建筑。位于塔東的不染塵觀音 殿,俗呼楠木觀音殿,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三年,現存殿宇為明萬歷時重建,是 蘇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。殿為重檐歇山造,面闊五楹,進深五間,內四架, 前置檐廊,檐高7米,四周檐柱為抹角石柱,內柱用楠木。 觀音殿南建有一長廊,陳列著目前國內最大的巨型漆雕"盛世滋生圖"也稱'姑 蘇繁華圖",長32 米,高昂2米.。塔后有罕見的元代石雕"張士誠紀功碑"。 塔北有古銅佛殿,藏經閣。古銅佛殿曾供銅鑄三世佛,單檐硬山造,觀音兜 山墻,面闊七間,進深六間,五間為殿,左右盡間為樓,梁架、脊飾具有徽州建 筑風格。藏經閣為重檐歇山樓閣式,樓層面闊七間,進深四間,底層面闊九間, 進深六間,原額梵香堂。塔東北有園,山石峭拔,水池縈回,亭榭廊橋各得其所 ,名為梅圃。至于塔南臨街的四石柱三間五樓木牌坊,三開間硬山頂門廳及貼磚 八字墻,則是行祠前之物。
|
||||
文章錄入:祝月村 責任編輯:祝月村 | ||||
【發表評論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關閉窗口】 |
|
||||||
| 版權申明 |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會員中心 | 取回密碼 | 友情鏈接 | 管理團隊 | 管理登陸 | |||||
|